雾霾卷土重来防霾口罩的又迎来一个“春天”?

时间: 2024-11-05 11:21:15 作者: 爱博love888

  

雾霾卷土重来防霾口罩的又迎来一个“春天”?

  中国天气网消息,今天(15日),北京东北部地区有雪,同时霾天气再次抬头,南部地区有轻度霾。明后天,霾天将发展加重。多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雾霾天气的肆虐,直接刺激了口罩、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热销。不可否认,雾霾催生了一个产业,在雾霾经济中,口罩这块市场蛋糕是谁的天下呢?

  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统计,中国各类防护口罩每年需求量在8亿只左右。按其口罩用途分工业防护口罩、医用卫生口罩和民用口罩三大类。其中民用口罩年需求量在2亿只左右,占需求量的25%。

  “3M”口罩的面孔,对于选用过防霾口罩的朋友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其背后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等信息,了解的人却并不多。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告诉小编:“在国内几乎很少见到“3M”的广告,但雾霾天的时候,大街上却到处都是这个牌子的口罩。我买口罩的时候,下意识的就在淘宝里搜了这个牌子。”

  在不少人眼里“3M”是一家口罩公司。但事实上,这是一家来自美国的“百年老字号”。3M公司全称是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创建于1902年,此公司以勇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在100多年的时间里,3M平均每两天研发出3个新产品,品种类超过6000种,包括无痕挂钩、便利贴、信用卡、百洁布和拖把等产品。

  对于我们所熟知的3M口罩,诞生在50年前。1967年,3M公司基于无纺布和静电纤维滤棉的专有技术,开始设计和生产防尘口罩,最初是帮助采矿、冶炼和炉窑等工人应对恶劣的职业环境所用。3M中国成立1984年11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是在经济特区外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投资超过7亿美元。其最初是向国内工厂销售工业用安全防护口罩,客户都是矿产、钢铁和造船厂等重工业。

  雾霾初起,国内的口罩需求量激增。3M因为在工业防护口罩领域的优势,迅速进入了日常口罩防护市场。由于以往3M口罩民用零售和工业销售长期占比二八开,当时3M口罩在国内基本是供不应求,假货横行,3M公司将来自全世界各地3M工厂的口罩都调来中国销售。资料显示,2013年3M在中国销售的口罩价值达到1亿美元以上,此后各年份则没有详细销售数据。

  就在不久前,朋友圈和微博疯传3M口罩甲醛超过标准传闻,对此3M公司中国区负责这个的人说,3M公司所有呼吸防护产品有口罩都不添加甲醛,同时经国家和地方权威机构检测各产品甲醛含量均未超标。

  相对3M口罩而言,日本重松的在国内虽没有其知名,但也一度脱销,还出现了不少山寨品牌。关于这一款口罩是怎么火起来的?有报道称,2013年,安倍晋三在视察福岛核电站时,戴的就是重松的防护面具。柴静也曾被拍到佩戴该品牌口罩。

  1月9日,微信认证为重松制作所(STS)中国签约总代理的“重松制作所”发布声明称,由于口罩产品外形模仿难度很低,所以出现了多种山寨品牌的“李鬼”,这一些产品跟重松没有关系。

  国外的口罩品牌抢占了市场的先机,但其产品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也并非“完美”,例如,3M口罩因呼吸、佩戴舒适度体验等方面表现不佳,而被一些用户“吐槽”。并且随着对于口罩使用经验的增长,消费者选择的眼光也更加多元化。

  本土口罩品牌也“杀入”口罩需求市场。2012年9月,上海兴诺康纶纤维率先宣布研制出国内首款有效防护PM2.5的绿盾口罩。绿盾口罩外观与普通口罩相似,规避了3M口罩的夸张感和不适感,上市三个月就创造了200万只的销售纪录。雾霾高发期,绿盾口罩天猫旗舰店单周销量破百万。2013年 绿盾被北京,济南,大连,南通等多地交警采购。

  随着口罩市场的需求的增加,也有更多的企业开始瞄准了这块市场。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3年之前,中国生产口罩的企业约有500家左右,目前增长到近1000家,预计每年生产各防护类口罩约6亿只左右。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口罩产业品牌数量较多,具有影响力的口罩品牌企业很少。2015年,行业企业品牌市场占有率较低,前三企业品牌占有率没超过25%。

  据了解,国内现行的口罩国家强制标准尚不能完全适用于民用防雾霾口罩。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方面的要求》、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按照标准分类,第一个属于劳动防护类产品质量标准,后两个属于医用防护产品标准。

  从2016年11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 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并已正式实施。为保障公众佩戴防护口罩的安全性,该标准对细颗粒物(PM 2 .5)的防护效果和佩戴安全性能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据新华社报道,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是推荐性标准, 与T/CTCA 1-2015《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同样不具有强制性。

  对此,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副 秘书长高飞表示,“虽然团体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但企业采用这个标准做生产则国家相关部门就会按照这一个标准来对其进行检测验证。团体标准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等方面有更全面和严格的要求”。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将口罩防护效果分为四个级别,防护效果级别是依照国家空气品质衡量准则中空气质量类别设置的,由低到高依次分为四级:D级、C级、B级、A级。

  A级防护口罩是在室外PM2.5浓度达500微克每立方米,也就是严重污染时使用;

  B级防护口罩适用于严重污染(PM2.5浓度 350微克每立方米)及以下污染;

  前面提到的《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明确标称“不适用于儿童用口罩”。一位国内知名口罩生产商的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儿童口罩与成人的材质完全相同,只是成人的“缩小版”,是为了照顾儿童的脸型,以求能达到更好的密闭性和贴合性。一位北京市民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 “对于5岁的孩子来说,即便是儿童款,也还是太大了,3M有一款最小号的呼吸阀口罩,给孩子收紧松紧带之后又有些憋气。”

  对此,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高级工程师赵瑾瑜表示,“本标准未涉及儿童用防护型口罩,还在于现阶段我国少年儿童身体特征差异性较大,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验数据积累还有待完善。”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尖,儿童口罩标准的空白,不得不让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