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口罩,因雾霾在中国火了,一年卖一亿个。雾霾锁城,“雾霾经济”正如火如荼。口罩、空气净化器销量暴涨,成为无数家庭的标配。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着那么一家公司:虽然历经百年沧桑,却至今依然散发着时代的青春气息。全球有一半的人口直接或间接地使用着它所生产的产品:从口罩到汽车零部件,从报事贴到通信设施,它的产品品种类型目前已超越60000种。
中国人开始信奉洋品牌3M口罩,3M成了市场上最受信赖的品牌,同时也是最难买到正品的品牌。
诸如3M口罩、霍尼韦尔(Honeywell)空气净化器、布鲁雅尔(Blueair)空气净化器。
看看3M,此公司全称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 ,创建于1902年,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截止2015年底,3M全球的年出售的收益达303亿美元,全球拥有近9万名雇员。
基于在工业防护口罩行业的积累,3M在日常防护市场也占得先机,其N95系列口罩持续热销,据淘宝官方数据统计,雾霾高发期3M单日销量破15万。
2013年,在雾霾最严重的那一段时间,3M中国公司很多员工都在上班时间找口罩,要么帮朋友,要么帮客户,那时官方网店中3M的口罩早已卖断货。
即使对3M这样有经验的企业来说,做出正确的决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国从来就没遇到过这样大规模购置口罩的情形。市场来得太快,3M被庞大需求打晕。
于是,来自全世界3M工厂的口罩都被调到中国,2013年3M在中国销售的口罩价值达到1亿美元以上。
2013年中国防颗粒物口罩市场需求达到25.3亿元,75%的份额被其他公司瓜分,这中间还包括3M的假货。但产能不足让3M交出了大部分市场。
供应不足、设计缺陷和假货横行让3M意识到口罩的重要性。2014年3M中国组建消费品事业部,承担零售包装口罩的销售工作,业务划分调整后,3M口罩正式和超市里贩卖的百洁布、报事贴和无痕挂钩等摆放在了一起。
如今,3M防颗粒物口罩产品线已经十分全面,不仅提供不同认证类别和级别的产品,还有多种带有额外功能的产品,如带有3M专利冷流呼气阀的口罩、带异味减除功能的口罩、带阻燃性能的口罩等等。在雾霾极为严重的北京,3M更是一直被人们当做一家“口罩公司”。
在福布斯全世界创新公司评比中,3M公司位列第3,排在苹果和谷歌之后。在现代社会中,世界50%的人天天都会接触到它们的产品。3M自己的说法是:每天起床,3米之内就一定能看到3M的产品。
这几年中国雾霾的突然爆发,让3M被中国人熟知,从一个小作坊变为一个商业巨头,历经115年的3M又是怎么样保持企业活力的?
1902年,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双港市的5个年轻人决定合伙投资开一个企业。他们看中了该地区丰富的铁矿石,于是就成立了一家采矿公司。
本以为可以开采到用来做砂轮的刚玉矿石,但是两年下来,他们没搞到刚玉而是得到了一大堆不中用的钙长石,根本就不适合做砂轮。此时,公司已处于倒闭的边缘,创始人决定放弃才采矿业务,转而选择了制造砂纸。
在开始的几年间,3M公司的经营可谓岌岌可危,不仅没有盈利,反而欠了很多的外债。1910年,新进的投资人Lucius Ordway决定把公司迁到圣保罗市(现在总部所在地)。
公司的好转开始于麦克奈特的加入。1907年,威廉·麦克奈特以助理薄记员的身份加入3M公司。
他看到了公司糟糕的财务情况后,向经理提出了减少相关成本的想法并受到了赏识,遂被提升为会计师。在其带领下,3M于1914年创立了第一个实验室,并在同年推出了第一个独家产品——Three-M-ite研磨砂布。
此后,3M公司逐渐走向正规,慢慢的出现盈利。1916年,3M公司终于还清了外债,并给股东发出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股利。
1925年,3M公司一名叫理查德·德鲁的员工,因为看见修车工人对遮挡喷漆的胶带的苦恼,于是独自专研,发明了一种隔离胶带。之后,又以此为基础,发明了家喻户晓的世界性产品──“玻璃纸+粘胶”的透明胶带。
在此之后,3M公司又接连开发了更多新产品,比如40年代发明的用于高速公路标识的反光膜,50年代发明的录音磁带和录像带,60年代的干银式胶卷、无碳纸、投影系统等。
到了80年代初,3M又一款颠覆性的产品出世了,那就是报事贴。这个看着基本上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东西,成了一个划时代的品牌。
在100多年的时间里,3M 平均每两天研发出3个新产品,品种类超过6000种,包括无痕挂钩、便利贴、信用卡、百洁布和拖把等。
“除了上帝,什么都造。”有人说,3M一直在追求下一个爆品,“如果你没有不断地改变你的产品,没有爆品出来,公司会死。”
多年来,3M凭借着成千上万的小发明构筑起了一家庞大的大公司。据统计,平均每两天就会开发出3种新产品,并保证可靠的产品质量。作为一家多样化的科技公司,其小发明无处不在,甚至在iPhone手机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3M的话,那就是“创新”。这也是它能够屹立百年而依然辉煌的原因。一个多世纪以来,3M公司已成了一台不断输出创新血液的永动机,备受全球企业家的推崇。
作为3M公司文化的塑造者,威廉·麦克奈特曾经有这样一句著名的言论:“切勿随便扼杀任何新的构想,要鼓励实验性的涂鸦,如果你在人的四周竖起围墙,那你得到的只是羊。”可见他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有多深。
1948年,时任3M公司CEO的麦克奈特推出了著名的“15%规则”,他规定研发人员每星期可以拿出15%的上班时间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3M公司以其为员工提供创新的环境而著称,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大企业和全美最受尊崇企业的前列。当有人问威廉·休利特有没有极为崇拜、而且认为是模范的公司时,这位惠普公司的共同创始人毫不迟疑地回答说:3M公司,这点毫无疑问。你永远不明白他们下一步会推出什么。奇妙的是,他们很可能也不清楚自己下一步会推出啥东西来。但是,即使永远不能预测3M会做什么,你却知道此公司会继续取得成功。
当然,“15%规则”给3M带来了巨大的回报。除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营业收入,还让公司招来了大批有创意有思想的员工,加强了3M作为“创新公司”的品牌建设。
詹姆斯·C·科林斯和杰里·I·波勒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这样写到,如果拿生命做赌注,赌我们研究的哪一个企业会在今后50年-100年哪一家继续成功和适应,我们会把赌注下在3M上。
对于一些企业管理者和学者来说,3M就像一座神秘的金山,在它的身上有太多的宝藏和秘密等待着人们去探寻。
3M生产口罩有50年的历史。1967年,3M基于无纺布和静电纤维滤棉的专有技术,开始设计和生产防尘口罩,是帮助采矿、冶炼和炉窑等工人应对恶劣的职业环境所用。
其实,街上人手一只的3M口罩,设计的原型是以前发明的一款一次性胸罩,后经过几次改进,戴在胸上的玩意戴在了脸上。
1984年,3M进入中国,开始向国内工厂销售工业用安全防护口罩,客户都是矿产、钢铁和造船厂等重工业。
因为工业把安全放在第一,导致3M口罩有种粗犷的风格。比如通常由白色或灰色的无纺布制成,口罩上留有明显的警示语和标识,儿童口罩型号缺失,以及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和美感度被放在了其次。
当然,能靠一件件小玩意把生意做得如此巨大的,也仅此3M一家,这也难怪它能成为众多企业纷纷效仿的典范了。
看完3M的成长史我们大家可以知道,这个商业巨头的伟大不是建立在中国的雾霾之上。